2010年MBA-MPAcc-MPM“东瀛万里行”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0-03-31 17:20
阅读次数:1192
MBA是源自于美国的管理应用学科,我们今天所学所用,基本上都来自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企业。然而,古老的东方有一个弹丸小国,却以独特的经营理念打造出这个星球上许多世界级的企业与品牌, 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管理学院MBA-MPAcc-MPM学员们2010年春日万里行活动的目的地——日本。
感受东瀛文化的点点滴滴,MBA-MPAcc-MPM学员本次万里行的分享如下:
第一站:丰田会馆
撰稿人:07秋MBA丁班 汪菊
寻梦丰田会馆
春晓时节的日本,阳光清澈,空气如新。第一次踏上这个“菊与刀”相存的热土,难免心怀激荡,神驰不已。
时光追溯到八十年代,当第一辆丰田面包车飞驰在街头,便注定了丰田标识与其精益的产品一起开始走进了国人的心中。随着汽车的普及,丰田的旗下品牌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无论是轿车系列的花冠、锐志、凯美瑞……还是SUV的代表普拉多、RAV4、汉兰达……早已驶入寻常百姓家。
当旅行车缓缓驶向一座两层楼高的建筑物时,记忆的浮想也随之嘎然而止。定睛一看,才发现此座占地面积颇广的建筑物,已是丰田会馆了,跃跃欲试的心真让人想迫不及待一探端倪。
匆匆推门而入,便撞上笑脸盈盈的女子,礼貌的接待着我们这群异国游客。经介绍,方知此丰田会馆坐落在爱知县的丰田市,只是日本众多丰田会馆之一,并非最大的却也包罗万象。一楼为展馆,二楼为丰田会馆商店,因而一楼的展厅成为了我们参观的重中之重。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的便是奏乐的机器人与概念车,让人倍感智能化时代的来临。
随着指引,我们从左侧走近“环境与感动”为主题的区域,这里展示着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在日渐讲究绿色环境与低碳排放效应的地球村落里,此种车类很必然的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其后,在“安全与自由”的空间里,看见了丰田汽车碰撞实验,突显了其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系统带给驾乘人员的安全感受。
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质量与效率”的展示厅,在这里有丰田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的视频介绍,详细地讲解了“Just in time生产方式”和“看板管理系统”,曾经在《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所看到的细节,此时都得以生动展示了。
一个成功的企业,有着与生俱来的信托责任,丰田亦然。在诺大的一面墙上,细数着历年来,丰田为社会所做的突出贡献。虽然如此,丰田近来却陷入了“踏板门”、“漏油门”风波,以至于去年才上任的总裁丰田章男,疲于向受汽车召回事件影响的消费者门道歉。诚然,这是变“危”为“机”的最好方式。
对于充满魅力的乐趣的赛车运动,特别是F1赛事,丰田早已赞助多年。展厅里更展出了超酷的F1赛车,红色的漆面,亮丽的色泽,让人备感运动的酷与炫。当然,还有很多丰田品牌的最新车型展示,包括雷克萨斯品牌的众多车型……
每到作别时才觉依依,丰田会馆此行也是如此。一睹了丰田的科技领先优势,对于环境的保护责任,才觉我辈需要努力的太多太多。真希望有那么一天,能去吉利、力帆、东风、比亚迪……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纪念馆里走走看看,也为民族产业的振兴与发展而摇旗呐喊!
丰田会馆接待大厅留影
学生们专心听接待人员讲解智能化未来
丰田产品展区
第二站:东京松下展示厅
撰稿人:09MBA 杨爱民、08USIMBA刘昆贤、07秋MBA丁班刘嘉佳、李忠迪、04春MBA乙班 胡志祥
怀着对跨国集团日本松下电器的经营崇敬,我们MBA-MPAcc-MPM“东瀛万里行”的学员们来到东京松下展厅,在展厅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指引下.我们渐渐地领悟了松下经营之道…
东京Panasonic Center是Panasonic 的综合信息交流中心.以”实现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和与地球环境共存为事业目标,以最尖端的技术贡献社会,通过商品和服务来倡导Panasonic的理念,与顾客直接沟通,相互交流的场所.
一楼展示厅是星罗棋布的数码网络创意,体验未来的生活.在即将到来的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人交流身边的信息,渡过舒适快乐的生活.在这里能够体验实现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的主要商品和支持这些商品的核心技术.一楼共有五个展:薄型电视VIERA展厅;Panasonic才能实现的蓝光影院;展示从最先进技术到环保的研发与开发的等离子技术的展区;客户与世界连接起来的未来的新的生活干墙;新鲜出炉的任天堂游戏展区.二楼展示厅主要展示了Panasonic环境创意特别是绿色创意宣言:商品的绿色创意、生产的绿色创意、推广的绿色创意;咖啡厅;谁都能放心简便使用的人性化设计创意。
在展个展示厅过程中,最吸引我们的是未来展区的生活墙。这种生活墙神奇之处实在让人们沉迷:
A. 未来电视与房间的墙壁相结合,即未来电视没有屏幕,墙直接是电视机屏幕。此生活墙能辨别出主人与家庭成员,屏幕的的大小随主人的移动改变位置,随主人离屏幕的远近而改变屏幕的大小;
B. 生活墙可以把手机照片、数码相机照片按照你的手势直接在屏幕中呈现出来;可根据你的手势改变图片的大小与位置,即手一伸,变能改变图片的位置与大小,而不用任何摇控器。
C. 生活墙可变为书柜,你可以按不同手势把你想看的书打开,随时翻阅。
D. 最有趣的是,生活墙可调出了一批动物图片,你可随心所欲的在这些调出的动物中进行排序,比如按速度排序,按寿合排序,按体重排序等等…
生活墙给我们展示了未来新的生活模式,Panasonic创造了让生活丰富多彩的“创意”。向我们明天的生活方式。离别东京Panasonic展厅,我们深深感到,跨国集团Panasonic注重核心技术研发与设计,注生绿色创意与人性化创意的设计,并且把研发与设计设立在本国,而制造设在第三世界国家,这使我们更深层次的领悟到松下经理之道与MBA课堂上教授讲授的雅力模型。
东京松下展示厅合影
第三站:早稻田大学
撰稿人:08春MBA1班 杨海滨、王玉、08秋MBA2班王一、09秋MBA B班李燕、09秋IMBA 郑华、09秋MBA2班 闵明、04春MBA乙班 胡志祥。
大学的开放性和自由精神
没有围墙的学校,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建筑,川流不息的人潮,优雅时尚的学生,这是我们对早大的第一印象。较之东京大学学究气息的浓郁,这里显然要活泼和生动很多。车抵达的时候,成群结对的学生穿着得体的正装,赶往期末考试的考场,如果不仔细打听,还以为误入东京银座的写字楼区。
坚持“学问独立”、“知识应用”以及“造就模范国民”的办校方针,主张自由探讨学术,提倡独创的钻研精神,是创始人大隈重信的理想。今天,在这所积极致力于东西文化相调和的大学里,自由和开放的气息随处可见。外面万紫千红,甚至都没有一幅围墙阻隔。他们悠闲、自在、活跃,他们积极、包容、淡定,他们对知识孜孜以求,却从不缺乏独立和主见。
这所诞生在稻田上的私立大学,不仅以其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闻名于世,更加以其六位日本首相、数十位杰出政治家和上百位卓越的艺术家而让世人惊叹,也走出了日本地下铁的创始者、卡西欧公司的创始人和索尼公司的缔造者。陈独秀、李大钊、廖仲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更让这所久负盛名的学校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不免让我们相信,并非所有的学问都需要板脸孔,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只能埋头钻研。
校园景观
小组成员合照
与早稻田大学商学学术院MBA项目负责老师合影
早稻田大学校道合照
第四站:东京大学
撰稿人:06MPAcc甲班 朱忆芳、冯红艳、07春MBA乙班 潘嘉健,08MPM乙班 陈英瑜
2010年1月28日,在结束了早稻田大学的参观后,我们驱车来到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的东京大学的本乡校区。这是我们此次中山大学东瀛万里行的最后一站。久负盛名的东京大学,不仅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是公认的日本最高学府,并享有世界盛誉。而我们参观的本乡校区则是东京大学最古老最为著名的校区。
相对于早稻田大学的现代美,在东京大学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古典美。这种感觉从踏入东京大学的赤门开始一直伴随着我们。赤门虽然是东京大学的一扇侧门,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建于1827年,是当时加贺藩藩主前田齐泰为迎娶德川家齐的女儿——溶姬所建的御守殿门。因其周身漆为朱红色也俗称赤门。依日本古代习俗,御守殿门一旦受灾毁损便不得重建,今天东京大学的赤门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御守殿门,殊为难得,被誉为日本的国宝。细观赤门,它正檐斗拱,灰瓦红扉,古朴的木瓦结构,彰显典雅之美的同时也岁月如坚地守护着东京大学的学子们。
穿过赤门,我们看到的是被称为“赤门总合研究栋”的研究大楼以及经济学部、教育学部的校舍。东京大学现有10个学院,14个研究生院,在新建学科方面和教学改革上一直持慎重态度。全校教职员工都认为:必须坚持学校的一贯传统,不能人云亦云。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学术上的高水平是维系学校尊严和荣誉的重要条件。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在MBA风靡全球之际,东京大学至今也没有设立MBA 院系。我们选择了相近学科的经济学部进行参观学习。经济学部包括了经济学与经营学两系,附属有日本产经济研究室,历年来为日本财界和学术界培养了众多的领导人才。穿行于经济学部的教研室,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理性和务实。这里有设计简洁而实用的教室,先进的多功能的教学设备,极具人性化设计的讨论室。大家按耐不住兴奋,推开了一间课室,端坐在课桌前,有模有样地做了回东京大学的学生,王怀远主任则做了回东京大学的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课后”大家意犹未尽,在讨论区,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围坐在小小圆桌旁,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我们在进行热烈的学术讨论呢。想来东京大学的学生们也是这样学习的吧。
离开经济学部,没多远,我们迈入了闻名遐迩的银杏大道。干净的校路两旁整齐地林立着高大的银杏树。这些银杏古树同东京大学一起经历了百年的沧桑,见证着东京大学的成长。东京大学也是一直以银杏作为校徽的。每年的11月到12月,是银杏的季节,满眼满树是金黄色的叶,灿烂得美不胜收,美丽得超凡脱俗。现在虽然是冬季,银杏树叶已经凋零,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想象秋季那如诗如画的东京大学校园,仍然能感受到东京大学那风雅、浪漫的人文气息。难怪东京大学曾先后出现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银杏大道的尽头是著名的安田讲堂。它高六层,主楼顶端四方,四座白色大钟在褐色建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它是东京大学举行重要集会的场所。每年的4月12日,也就是东京大学的建校纪念日,新生入学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古朴素净的讲堂无处不在地彰显着东京大学的严谨治学气氛。作为东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安田讲堂在日本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日本历史上的知名人士有很多是从东京大学毕业的。在当代,日本也有半数的精英是从安田讲堂走向政坛,财界和学术前沿的。难怪人们说东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掌握着日本政治经济命脉。
走出安田讲堂,我们途径东京大学的开放阅览室,看到了很多的不同肤色的外国学生在里面学习。东京大学一直是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早在1994年,东京大学就与MIT ,苏黎世高工合作开展全球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研究计划。在MIT、硅谷和斯坦福定期举办东京大学海外论坛。其实在东京大学和中国之间,早就开始了人文科学领域的交流。在东京大学的校史上,我们可以查到大学的第一位女教师,她就是冰心女士。1949年冰心和丈夫吴文藻东渡扶桑,同年冰心被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聘为教授。当时她在文学部讲授中国文学,给文学部的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正是中国与东京大学的一段缘。今天这缘份在一直延续。在我们参观快结束时,遇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他告诉我们留学生在东京大学有2000多名,中国留学生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东京大学有专门为全体留学生设立的学习计划和援助措施。留学生中心设立的日本语教室能帮助外国留学生尽快熟悉日本生活。如果留学生遇到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后援会还会提供帮助。
东京大学课室的热烈讨论
组员与王主任的留影
东京大学赤门合影